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0:12
对于诺贝尔奖,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只是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在莫言之前,不曾有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这个奖来自国外所以本土文化不被国外认可吗?还是因为西方学者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其实这些猜测也一直不曾中断过,而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对这位作家的评价却出现了两个声音。
来自不同人的不同声音
原本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我们国家在此奖项无记录的刷新,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好事情,然而从奖项再到作品内容的评论来看,则出现了不小的分歧。包括一些知名学者、教授都发文批评,其中像李斌、陈桂婷就出了《莫言批判》,对莫言作品的“罪状”进行归纳和总结。
有意见的一方普遍认为莫言的作品中体现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作品当中有很多对中国人性的批评成分,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民情的嘲讽。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这一点连莫言自己都觉得糊涂。
莫言看待国内评论
面对国内批评自己的越发激烈的声音,莫言无疑是众矢之的,不过如莫言所言,他最初觉得这是在批评自己,可是越来越多的评论出来之后,莫言觉得这是在批评一个连他都不认识的人。
莫言认为自己是一名作家,那作家的观点应该是写出来的,而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毕竟说的话可以随风飘散,但写下来的文字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的矛盾
诺贝尔奖是如何产生的其实大家都非常了解,这个有百年历史的奖项从评选到颁发都是非常严谨的,虽然东西方因*问题存在不小的差异,甚至在一些立场和表达上存在矛盾,但这并不能成为作品本身有*目的的依据,而如果把揭露社会问题的一些桥段或者情节当成是反对社会发展的见解,也未免有“*”一般的意味了。
不管是我们的五千年文化,还是西方的一些文学作品,其实都有表达当时社会的问题,比如《飘》中有美国的南北战争、种族歧视问题等,如果一概要从歌颂的角度出发,那么文学作品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结语:
莫言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作手法都非常精致,他用文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观看人性、情感、社会现实的环境,而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从这些作品中寻找那个丢失了方向的自己。
我们其实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升华自己的精神,进而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在文学的海洋中寻找反驳、鞭笞的依据,毕竟那个文字中的世界是虚拟的,而我们之所以读它是想更好的与人为善,更好的把握现在和未来,我们一定希望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无需丑化作者,只需在文字中总结经验,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最想成为的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0:12
因为这些学者嫉妒莫言,说他的作品没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因此莫言受到了他们的讽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0:12
因为莫言的作品很贴近民生,书里的有些片段、有些语言的描述不是很文明,充满了乡土气息,有点“俗气”,所以一些学者看不上莫言的作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0:13
因为有许多人认为莫言的文学并不是那么的好,他们认为莫言只是对西方文坛所接受。但是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0:14
不一定。任何人都有评价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