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03:41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银行的存款。*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00万元。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般性货币*工具,是在*银行*下建立起来的。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准备的在*银行的存款。在现代金融制度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保存在自己的业务库,另一部分则以存款形式存储于央行,后者即为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央行在国家法律授权中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央行,这个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按这个比率交存央行的存款为法定准备金存款。而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超过法定准备金存款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备金(习惯上称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即备付率)。金融机构缴存的法定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的。而超额准备金,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动用,其保有金额也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引起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规模变化,进而对货币供给有重大影响。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货币供应量。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缴存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可供自主运用的资金减少,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随之减少;反之,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向央行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可供自主运用资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增强,货币供给随之扩张。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先后经历了六次调整。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的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央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周行已的纸币发行准备理论
(周行己,北宋温州瑞安人) “以二分之实可为三分之用”。周行已提出纸币的发行准备只需三分之二,不需百分之百,因为流通中的纸币有三分之一可能会或损失于“水火之失”,或损失于“盗贼之虞”,或滞留、周转在流通中,即“往来之积”。前者属于自然消耗,中间属于个人损失,后者是流通中交钞的最低存量。
周行已的这一整套纸币发行准备金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确为首创,而且是不需要十足现金的纸币发行准备理论。尽管在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方面还很不够,但他毕竟是认识纸币流通规律并进行科学概括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