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2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原文出处: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扩展资料: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指的是个意思。
这句话不仅中国人喜欢,也是西方哲学家推崇的一句名言。在崇尚民主的西方社会,孔子这句充满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话,自然赢得了他们的好感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却往往希望自己是中心,忘记了孔子这句话的本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28
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出自孔子的《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是周礼的准则,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总的说来,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2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那个字应该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人和人的相处之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要的东西尽量不要再送给别人;自己都感到很为难的事,也不要勉强别人去做。
这也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都不想要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扩展资料:
我国前外长李肇星在署名文章写道:“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镌刻于联合国总部大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 “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它简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英文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2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语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典故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在国家做官没有怨恨,在家族做事也没有怨恨。”
[近义词]己所不欲,毋加诸人
[常用程度]生僻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用于劝戒之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读解:
人们遇事常说:“将心比已。”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实际上正是在推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问题在于,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恰好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巴不得卖给别人。
相反,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钟爱的东西,就不那么愿意与别人分享了。所以,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所以会如此,其基本原因在于凡事都很少为他人着想,而是为自己着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7 12:3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义:
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要,希望。施:加。
原文出处: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常当守护。何等一法?所谓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常应守护。——《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扩展资料:
引申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是周礼的准则,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