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18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2-20 08:59
他同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数次拿脉问诊,最终确定种植桃树,打造“桃李__”成为该村产业脱贫的目标,承载着所有贫困户的脱贫梦想。一起来看看扶贫工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新5篇大全,欢迎查阅!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们应牢记树立‘三大工程’,就是为民工程、爱心工程、带动工程,做好三大工程的同时,通过我们‘三园一中心’的一些构思构想,形成一个生态养殖园、绿色种植园、科普示范园和产业培训中心,通过农旅结合,带动我们全村170户540人整体脱贫步入小康。”今年36岁的__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
养殖山羊1590只,鄂西黑母猪30多头,葛根种植面积400余亩,水果标准化种植面积579亩、天然草场改良2000余亩,饲料加工年产量1500余吨,679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在__的身后是繁忙热闹却如世外桃源般的__村生态农业基地,每个工作人员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谁能想到,5年前,这里还是道路不通、五谷不生的贫困村,这些面带笑容的工作人员以往还是吃着低保的贫困户。
说起__现在的身份,他既是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__县政协委员,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
__早年在野三关镇经营超市,挣了一些“小钱”。然而,回到家乡后,山里面闭塞的交通,低矮简陋的房屋给了__沉沉一击。“经济发展这么快,外面的世界早已经变得发达便捷,想不到家乡还是这个样子。”__出身农家,自小对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怀,在他看来,家乡的土地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价值,大量土地实行粗放型种植,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上一年,所获也不过只能维持温饱。
“看到家乡落后贫穷的面貌,我2013年就响应号召返乡创业;想立足本土,利用我们家乡的一些资源,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正是这份乡土情怀促使__开始考虑回家乡创业,他心想,要是能把家乡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新型农村合作社,合理有效利用这些闲置未开发的土地,一定能让家乡富裕起来。有了“土里刨金”这个看似头脑发热的念头,__没有鲁莽地开始投资,而是经过认真分析和长时间的市场调查,直到2013年年初,他的计划逐渐变得成熟,才终于下定决心,在__镇__村注册成立了现在的__县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和将军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创业之初,身边的人对他的决定并不看好。朋友告诉他,现在农村的钱不好挣,“你超市开得好好的,为什么要钻到吃力不讨好的农业里去。”然而,这些迎头泼下的冷水并没能浇灭__农村创业的热情,一想到家乡落后现状和外面的对比,一想到贫困户被困在大山艰苦讨生活的辛劳,__便能把这些顾虑抛在脑后,继续埋头在农村创业。
__考虑到,以往的农村合作社不过是把普通的农产品收购贩卖出去,挣得还是一点辛苦钱。要是能打造生态农产品的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收获的利益肯定是传统模式下的好多倍。说干就干,__找准了生态农业的路子,坚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在和有经验的农民多处走访、实地勘察之后,__请到了省农科院等权威机构的有关专家,为他的公司规划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种植的牧草和甜玉米秸秆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用于肥田种植果树,通过这种生态循环发展的农业模式,他旗下的生态农产品品牌也慢慢打响了名声。
生态农产品有了一定的名气,__看着公司的生态农业园,不禁想到,这种农村农业风貌的田园景观还兼具观赏游览的价值,要是能把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前景一定非常可观。在__这个理念的推动下,他的公司相继建立了生态养殖园、绿色种植园、科普示范园,将基地建设成春天有花、夏天有荫、秋天有果、冬天有实、草地有羊、林下有猪的城郊后花园,打造成集科普示范、观光采摘、农旅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创业者,助力家乡贫困乡亲早日脱贫致富是__的长久愿望,成为政协委员后,这也成了他的一份责任,在这份愿望和责任的驱使下,他主动率领公司对口帮扶__镇__村,在__的牵头带动下,__村的贫困户们,可以将土地流转给农业合作社,并进入合作社务工挣取劳务费。
和方法虽好,然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许多贫困户害怕土地流转会血本无归。为了打消农户们的疑虑,__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们,时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给他们宣讲,阐明企业的立场。
__是__镇__村十组的贫困户,在公司打工已有一年多,按月拿工资,收入有保障,他经常炫耀说:“我也是‘工薪阶层’了,现在的日子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__还发展了8户贫困户参与生态养羊项目,出资为其修建标准羊舍100平方米,并免费提供羊种和饲草加工机器。
“做生意的望腊月,种田的望八月,腊月里卖几个羊子,看到这个羊子,1000多块钱,心里还是有点热!”家住__村五组的谭大国,家里3口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__知道后,投资6万多元为其修建羊圈和青贮窖,种植优质牧草10亩。现在,谭大国家养了75只山羊,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谈到__和他的公司,谭大国和其他__村村民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原来,__的公司积极筹建“科普示范园”的初衷,可不只是为了创收这么简单,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让贫困户们因此掌握科学的种养技巧,从而实现脱贫致富。此外,__还在__村集中安置核心区计划投资473万元新建一个产业培训中心,设立田间脱贫学校,对贫困户开展产业发展技术培训。
“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心系贫困乡亲、反哺家乡父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会进一步潜心创业,真情扶贫,尽最大努力帮扶贫困农民早日摆脱贫困,共同踏上小康幸福路。”谈到下一步打算的时候,__信心满满地说。
__用他勤劳的双手创业致富,又用他真情的温暖反哺家乡,这份辛勤和朴实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弘扬。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向来我们村后,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我们打心眼儿里感激他。”3月29日,提起第一__,__县__镇__村一组村民__感慨地说。
__村是__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530户1656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38户,贫困人口822人。__年5月,原县大队中队长,34岁的__被组织委派到__村担任第一,开始了他的漫漫扶贫路。
“城里来的干部,来搞形式的吧?”“这么年轻,能带着我们村几百户近千人脱贫?”……刚驻进村开展工作,__就遇到了麻烦。当地群众对这个城里来的第一并不了解,误解声不断,特别是部分贫困户,更是强烈质疑。走访时,部分村民只关心是否有好处和实惠,其他的关心甚少。走访次数多了,还被嫌弃耽误了农活。
面对困难,__毫不气馁。为打开村民们的心结,他不分白天黑夜,逐家逐户深入走访。在田间地头,他卷起裤脚抡锄头,与村民一起犁田打坝、提篮撒种;在贫困户家中,他帮忙收拾屋子,话家常听呼声,为发展谋思路出点子……通过两个多月时间,他硬是凭着一股倔劲,走遍了全村的495户农户,基本村情、民情了然于心,得到了干部群众广泛的认可。慢慢地,村民的牢骚抱怨少了,想发展求发展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通过一步一个脚印,__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也量出了全村上下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他深知“火车跑得快,必须车头带”的道理,清醒地认识到村支”两委”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要想发展,必须要拧成一股绳!
通过多次交心谈心,__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聚力脱贫的共识和力量;通过支部“三会一课”,提高村、组干部和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水平,提高村支”两委”成员公信力;通过村民大会,面对面交流,缩短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严格落实村务公开,破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规范办公场所,坚持制度上墙,责任上肩,促使村支”两委”成员人人有事做,力气有处使,能量有处发挥,办事件件有回音,从而提高村支”两委”成员的执行力。__年,党支部新增2名预备党员,还有3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__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克难奋进,共同努力,先后为村争取项目资金51万元,新建水池2口、整修水池6口,解决全村村民饮水难问题;多渠道争取资金,解决了238户贫困户春耕所需农资;举办科技培训班5场次,培训农民460多次;解决了10组村民农田排洪排涝历史遗留问题……期间,__严格程序,严格项目建设,成立村财务领导小组,并确定村民义务监督员,真正做到每个环节公开透明,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
去年以来,全村还实施危房改造22户,易地扶贫搬迁48户,其中集中安置27户。破旧的房子焕然一新,敞亮的新居欣欣向荣,村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入住的农户个个喜笑颜开。
要致富,产业发展是基础。__带领村干部,积极配合帮扶单位,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深刻剖析致贫原因,共同商讨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确立了以扩大多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主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尖刀班’肩负重大使命,每个人无论级别、年龄,加入了‘尖刀班’就是普通战士……”
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表态发言,源自__县__乡一名普通干部__,25岁的阳光女孩,__年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从宜昌来到__工作。2月26日,她成为__乡__村脱贫攻坚“尖刀班”班长。
__村山高路远,平均海拔900米,属于非重点贫困村。辖6个村民小组,178户52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39人。
脱贫攻坚,吃住在村。27日,__火线入住三组留守妇女__家。
“刚开始有点恐惧感,心里忐忑不安,害怕小山村的孤单……”__坦言。“第一晚,白天在村里走访入户一整天,晚上陪刘阿姨看了一会儿电视剧,睡得特香特踏实。”__分享了入住“初体验”。
“尖刀班”三人,每人走访入户2个组,摸实情,定规划,谋发展,这是班长__做的成员分工。
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大会,对脱贫项目进行进一步优化,确立了以解决三、四、五、_个组安全饮水困难和硬化3.7公里乡村路为主的攻坚方向。
九个到户,一个不能少。3月7日,桃花雪点缀了小山村。春寒料峭,__又踏上了入户走访之路。三组贫困户雷安魁,妻子冯家菊1998年挂玉米棒的时候,从木梯上摔下来,腰椎粉碎性骨折,三级残疾,每年自费医药费1万元以上,因病致贫。老两口养殖一头母猪,两头小猪,3亩核桃挂不住果,产量低……
__拉家常,话发展,与村民聊得火热。“现在__出台了健康扶贫,像您这种病,最好不要轻易在网上购买高价药。去正规医院住院治疗,每年自费部分总计不超过5000元。”“您说的核桃挂不住果的问题,全村普遍在反映。针对__年发展的300亩核桃,我们将迅速邀请林业部门的专家来会诊,并立即启动春管。”面对问题,__丝毫不含糊,一一表态作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夜晚的屋场院子会,大家畅所欲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搭建了脱贫攻坚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晚上开会,让我知道,不仅要搞好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更要在关爱‘三留守’人员、乡风文明和环境治理上下功夫,乡村振兴才有希望……”__说得有理有据
“这个小姑娘招人喜欢,工作能力强,亲和人,我家的‘毛毛’(小狗昵称)每天都要接送她早出晚归呢!”面对身边的小年轻干部__,__赞不绝口。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会放下架子、伏下身子,深入群众,拜村民为师,向村民学习,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水平,带领__村民脱贫致富,在奋斗的征程上体验新时代的幸福。”__激情满怀,青春梦想之花在__村次第绽放。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
“刚哥躬耕百十天,野生散养君莫嫌,瓜熟蒂落巴土香,皮脆肉沙味甘甜……即可游步亲采摘,__来相见。”8月5日,一首打油诗在朋友圈传开,不到一周,__村富隆富硒农庄6亩西瓜第一批成熟瓜全部销售。这是驻__县__镇__村第一__支持农庄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水果、提供务工岗位助力贫困户脱贫的一件小事。
__村位于长江巫峡口北岸,8个村民小组,村民316户11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537人。2015年县委、县把__村纳入精准脱贫整村推进村,当年12月,县交通运输局推荐、县委组织部选派__到__村任第一。近两年来,这个第一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村里广为流传。
__村的“公务车”
“家住八组的__、四组的向家孝均已七十高龄,行动不便,每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了让两位老人参加活动,他总是提前开车把他们接到村党员活动室。”该村副主任李大兵说。
这样,调解纠纷、发展产业、开屋场会、道路施工,__总是开着“公务车”,毫无怨言地服务村民。
一次,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六组李远成、向传西、张贵成走回去太远。__看到他们正在发愁,连忙开车将他们送回家。__接送六组李远成好几次了,他心想:“徐送我这么多次了,我得给他‘油钱’”。便顺手从兜里掏出20元钱塞给他,__婉言拒绝。
500多天,每天行程数十公里,先后几次更换轮胎。在扶贫路上,__的私家车成了名符其实的__村“公务车”。
__村的“亲戚”多
作为第一,__在村里的联系户有九户。现在九户贫困户都成了他的“亲戚”,最有缘分的要数__老人家。
__介绍说:“之所以和老人家很有缘分,是因为刘老今年69岁了,到农历7月19日就是他七十大寿,比我父亲大两岁。我参军三年,刘老的儿子还正在服兵役,我应该替远在部队服役的刘先才照看着老人。”“过年了,他儿子不能回家尽孝,我就去送几瓶酒。八一建军节他儿子要为国尽忠,我就送点生活用品慰问一下,让做父亲的多一份自豪。每天路过门口就钻进屋要口水喝,从两老的眼中我能感受那份对儿子的溺爱,也让我对这里有一份家的依恋”。
“徐把__家当成了自己家。”村支书周明如是说。
__把__老人当作家人,其余的八户贫困户成了他的亲戚。通过走访,__了解到有一位联系户今年家庭变故较大,本身患有眼疾,与妻离婚,儿子出外务工,对妻子、儿子的怨气非常深。刚开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因懒至贫”的联系户。__加了这个农户的手机号和微信,最多一次就聊了62条短信。“这一次‘热恋’般的短信聊天,增添了他生活的勇气,对妻子、儿子的怨气得到一定的化解。”__告诉记者。
通过走访,原来称__为“徐”的九个联系户慢慢叫他“小徐”了。从到群主,通过网联外出的务工村民,他的“亲戚”从9个一下了上升到1000多个,让全村人不论在家还是在外,时刻都能保持联络,时刻都能掌握了解到村里的情况。
__村的众期盼
如何让161户537人摆脱贫困,__没少操心。
__村整村地域成漏斗状,七八组位于斗底,一至六组环绕斗顶,海拔自底部600米到顶部1200米落差较大,导致全村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大于30度的坡地,且土质属于红沙坡,肥性低、保水性差,基本不适于农耕。一至六组位于斗顶无水源,人、畜、农作物全靠天河水,七、八组处于斗底水质较好,但因地质原因水土流失严重。__源于流沙成坪。
唯一的地利条件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水果生长。__了解到七、八组的空心李子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他同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数次拿脉问诊,最终确定种植桃树,打造“桃李__”成为该村产业脱贫的目标,承载着所有贫困户的脱贫梦想。
今年,__和村支两委干部经多次研究,选择春桃、蟠桃、夏至桃、白银桃、冬桃等多种品种,实现“四个月有果可摘,八个月有花可赏”。配套桃树种植产业,该村又筹建了加工包装厂房、果蔬储藏冻库、8公里组级产业路。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他一心扑在岗位上,把智慧和心血献给了父老乡亲,2017年,他被镇评为先进工作者,“易迁”工作先进个人。这位倾情于父老乡亲的人,就是__镇__村党支部__。
__村于2014年与__村、__村合并,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637户22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8户622人,现已脱贫99户270人。2014年,__高票当选为村支书,从此挑起了精准扶贫,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
打铁还要自身硬。__认识到要当好村支书,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去年,镇组织村支书参观建始县店子坪村,他把店子坪村王光国先进事迹一一记录。参观回来后认真整理,时不时翻开看看,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
每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__都要抽时间学习,先备好课,率先给党员上党课。“通过自学,学会了上网,通过电脑、手机微信、QQ下载有关资料,学习党的、当前形势和上级相关精神。”__这样说道,“有了一定水平,才能对自己严要求,也才能带领村里一班人去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带领老百姓勤劳致富。”
__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该镇在__村三组建第一批易地扶贫安置点,集中安置贫困户58户194人,涉及到__、下马洞、__、后山等11个村。今年2月落成,58户贫困户全部入住。“__安置点从征地、建设到绿化,刘不知操了多少心!”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向贤东介绍。
面对村里2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__带着村干部一家一户地走访了解,一家一户制定脱贫规划。其中第一期符合易地安置的对象有7户24人。10组有一户贫困户住在一个不通公路、不通水、不通电的“三不通”陡峭山梁,村支两委确定她为第一期搬迁对象。__三次登门做工作,要求她搬到安置点,可这位老人“不领人情”,仍固执地住在破难的老房,她还向村提交承诺书决定不搬。今年,__再次登门,并和其在外务工的儿子取得联系,她终于同意搬迁。村里根据现安置情况,决定把她列为下一批搬迁对象。
“扯皮的多,有的断水了打电话找我,门钥匙不会用,把钥匙拎断了也找我。”__谈起__第一批安置点,他说,“这些事看起是小事,但在贫困户中是大事,因为这些老百姓没用过自来水,没用过这种门钥匙,出现了问题,只好一家一家去教他们使用。今年,我们在安置点开展‘巾帼靓家’‘卫生评比’等系列活动,现在一个和谐、勤劳的大家庭正在形成。”
__村第一批安置房已入住,今年第二批安置房三岔沟安置点即将完工,__安置点正在建设中。为解决易迁户搬得出、稳定住、能就业,该村争取资金137万元,在__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厂房1066平方米,招商引进__县铭金工贸有限公司落户办厂。吸引了安置点贫困户60多人就业。
__除了走乡串户帮扶贫困户脱贫,他还和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一起发展产业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几年来,该村发展核桃1000亩,板栗200亩。今年,该村计划发展茶叶500亩,与农户已签订合同,冬季移栽茶苗;成立“亿连专业合作社”,种植空心红脆李30亩。
近年来,__跑上跑下,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工程队硬化组级公路14公里,今年计划硬化10公里;村里建起了垃圾池,垃圾每周用垃圾车定时运送;安装路灯80多盏,辐射5公里,10个村民小组。每天晚上,村文化广场人来人往,歌舞升平,忙完农活的村民们纷纷来到这里一起跳广场舞,健身休闲,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倾情扶贫攻坚,造福父老乡亲,__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高尚情怀,诠释了一位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0 06:07
内容很多,麻烦自己再编辑一下,换个名字,删删减减添添改改就可以了!呵呵
工作中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他每天都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始终坚持如一,研究各项民政业务,布置一天日常工作,确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在全系统内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使民政系统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所有来过民政局的人都这样说道:“到了民政局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机关工作效率提高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今,他的办公室墙壁上挂满了社会各界赠送的锦旗。
身正为范,不令而行,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无论是公出开会,还是下乡检查,每一个票据都向财务人员交待清楚,从不多占一分钱。本系统内和下属单位的大型维修项目,从不介绍工程队,坚持集体招标,审核资质,把关验收项目,没拿过一分回扣,做到了公正无私。
3、落实优抚*,促进国防建设。
逊克县每年都有大批退伍军人需要安置,都想有一个好单位,找*的一个接一个,托关系的,说情的,送礼的,拿钱的,都被他一一回绝。他说:“安置退伍军人是国家*,是我们的职责,按章安置谁也没有特权。”在他的协调下,2000年至2004年的退伍军人全部得到安置,安置率达100%,受到退伍军人及家属的好评,促进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国防建设。2004年,在国家和省几次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调标中,逊克县抚恤定补标准落实达100%,重点优抚对象群众优待面100%,在乡老复员军人医疗实行省市两级双重*补助保障,城镇义务兵与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全部达标落实无一拖欠。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弱势群体生活得到保障。
随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开展,贾利又开始着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次到外地学习先进的经验,制定了《逊克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冒着严寒酷暑,进行低保排查,清除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杜绝了优亲厚属现象,使真正生活贫困人纳入低保,完善了一户一档,低保实行动态管理,社会化发放,在逊克县实现了“人人无饥饿”目标。为了让真正贫困的人得到低保,为了让低保金丝毫不差地发到低保户手中,他有布置,也有检查。平时下乡,随时抽查低保户,已成为他的习惯,2002年8月,他把民政局的干部分成两组,下到低保户的家中,逐户进行查对。他不通知当地干部,按照低保档案上的地址,直接入户了解情况,同时核对基层上报的基础资料是否真实。当他们来到育才社区时,大雨如注,道路泥泞难行,贫困户家的周围没有像样的路,他们顶着雨,踏着稀泥,一户一户地查对,他们从早到晚,从一户到另一户,不停脚地一连跑了几天,当调查完最后一户,无一差错时,贾利*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二、身先士卒,扶贫济困,尽心竭力,为民谋利呕心沥血
1、认真解决遗留和上访问题,处处体现党的*和对群众的关怀。
2000年,贾利出任民政局*,上任伊始,有一天他的门被人踢开了,来人暴跳如雷,不问青红皂白,把门锁拧坏了,脸盆掀翻,出言不逊,乱吼一气。他耐心听着他发牢*,原来是双目失明,一等伤残民兵孔某,因医药费多次上访,贾*经调查并与有关部门协调,一连去了四五趟孔家,终于把问题解决了。老孔握着贾*的手,流着眼泪说:“我多年的事你一次就给我解决了,你真是党的好干部。”
在一次走访调查时,他碰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家外来人员弃下三个孩子离家出走,孩子没人管,房子四处漏风,也要倒塌,三个孩子靠邻居施舍为生,经常吃不上饭,挨饿受冻,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经过贾*的工作,为他们解决了住房,并为孩子们送去了米面和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保证孩子上学,他又和有关部门联系,特事特办,把他们送到学校。还破例为他们办理低保手续,受到了群众的赞誉。贾利同志常说:“民政为民,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不管谁管”。
这些年来经贾利*帮助过的贫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数不胜数。他的行为体现了党的*,体现了党和*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是“三个代表”思想忠实的践行者。但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有不理解的,有的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他都以礼相待,耐心说服教育,使他们改变依赖懒惰观念,了解民政济困不养懒的宗旨。
2、身先士卒,把灾民放在心中。
逊克县地处山区,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每次灾害发生后,贾利同志总是冲在最前面,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03年4月27日,逊克县宝山乡发生了特大山火,火灾吞噬了200余户人家的财产。火灾就是命令,贾*组织全局人员,制定了救灾工作方案,带领工作组,在火灾还没有熄灭的情况下,冒着危险及时赶到火灾现场,核查灾情,亲自为灾民支帐篷,组织接收捐赠物资,为县委县*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地为灾民调集救灾物资,安顿灾民的生活,没有地方住就住在车里,冷了出去走走,饿了吃口凉饼,一连十多天没有*服,从灾区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回家,就直接到省里协调灾后生产资金,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为安置宝山灾民先后前往宝山30余次,并对宝山火灾处理不理解的群众耐心进行了劝解,解决了灾区的大事小情。宝山火灾共接收社会捐赠物资衣物2万余件,小麦100余吨,接收捐赠人民币108万元,争取省市上级拨付资金150万元。
3、舍小家,顾大家,体现一名党员高尚的品质。
由于经常奔波于灾区,忙于工作,无瑕顾及家中,爱人在医院上班也比较劳累,无人照顾孩子学习,爱人经常埋怨他,家对于贾利同志就成了旅店、食堂,他只有劝慰爱人和孩子“谁让我是民政*呢,亏了咱一家幸福百姓家”。2004年10月,逊克县山区发生了特大山火,各机关单位全部待命上山扑火,无情的山火吞噬着国家财产,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此刻不幸也降临到了贾利家中,多病的父亲、二叔也面临病危,年轻的妹妹也是癌症晚期,亲人们需要他的照顾和安慰,可他毅然选择了工作,偷偷地离开了病房,含泪赶到单位组织人员上山扑火,并亲自值班,父亲临终前喊着他的名字,带着对儿子的思念离开了人世,二叔和妹妹也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他还是坚持工作,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在家中他是老大,对父亲来说没有尽孝,对妹妹来说,没有尽到哥哥责任,对家人他欠的太多太多,留给他的是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没有尽职的遗憾。几年来,贾利同志没有公休、节假日,越是年节他越忙碌,慰问五保户、*烈士家属、驻军官兵,到了春节年三十,别人都回家过年了,他却还在单位上班为群众操劳着。贾利同志就是这样一个舍已为民的民政干部。
贾利民志在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中,重点解决了“三难” 问题,首先为松树沟乡*复员军人齐殿树翻建新房,为16户老复员军人维修了住房。其次为老复员军人解决医疗费4万余元,80人次;解决粮款3万余元。并针对建国前老复员军人吴庆山、杨清江、张贺全,争取资金解决了寿材等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没有忘记他们。
三、积极筹措资金,推动民政事业的发展
每年全区都发行福利彩票,他都带病和同志们工作在一线,亲自卖彩票,和同志一同工作,争取多卖一份,为社会多募集一点资金,并风趣的说:“我们多卖一点,福利院的老人生活也就会更好。”在他带领下,*的完成了福利彩票发行的各项任务。
要办好社会福利工作,首先要解决钱的问题,一次次呈上去的申请被搁在了一边,为了钱他四处奔走到处求人,动用亲属、朋友、爱人的关系网,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为灾民争取资金,他没有放弃,带着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病的药物,跑省城一呆就是十几天,争取省、市领导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资金一次次地拨下来了,解决了灾民实际问题,但他却累病了。
逊克县是一个土葬的县份,由于多年一直使用东山墓地,目前已经不能再容纳新的坟墓,逊克县城周边开始出现私埋乱葬坟墓现象,贾利同志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社会调研,走访附近农村,选择了一处荒山,经申请、规划、设计,开辟了逊克县南山墓地,又按穆斯林习俗,划出了少数民族墓地,这样即规范了管理又解决了丧主的实际困难,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赞誉。
在他心中装着的总是民政服务对象,社会弱势群体。在工作中他把民政局当成自己的家,将全局干部、职工看成是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同事家中有了矛盾,他就主动进行劝说、调节;因工作关系产生隔阂,他就逐个进行说服教育;谁家有个婚丧嫁娶,他都主动为其安排操办,谁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同他商量。在单位他是个领导,但在同志们的心中他却是一位兄长。
贾利同志工作中一心想着人民,始终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不愧是一个人民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