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1-29 23: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0:09
春蒐,这一词汇源自古代中国的传统习俗,特指天子或王侯在春季进行的围猎活动。这一行为在《左传·隐公五年》中有详细的记载,"春蒐夏苗,秋獮冬狩",表明这些狩猎活动都是在农事间隙进行,以锻炼军队和维护狩猎传统。南朝时期,如宋孝武帝的哀策文中提到"瑶轩春藉,翠华冬狩",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季节性的活动。梁代的沈约在《均圣论》中描述,春蒐时会避开怀孕的动物,夏苗则针对危害庄稼的生物,秋獮和冬狩带来的破坏确实不少。
唐代诗人杜甫的《冬狩行》中,"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马一马骢"描绘了古代狩猎活动中君主的威仪。而在《东周列国志》第八回中,周桓王十年的春蒐之日,孔父嘉负责检阅车马,秩序严谨。郭沫若在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指出,尽管《卜辞》中没有明确提及大规模的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但可以推测在殷代时期,这样的活动是存在的,且可能作为社会生活和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