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00:25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的准备金管理涉及一系列详细的理赔指标,这些指标用于评估和核算内部控制系统。以下是关键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1. **理赔指标定义**
- 有效报案:剔除注销后的接报案数量。
- 立案案件:已完成正常立案流程的案件,包括核损立案和手工立案。
- 人工预估:理赔人员在缺乏证据情况下进行的估损。
- 核损:对初步估损金额的审核确认。
- 结案案件:包括正常赔付、零赔付、拒赔和注销案件等。
2. **计算公式举例**
- 报案注销率 = (注销报案数 / 接报案件总数)×100%
- 立案注销率(笔数/金额)= (注销立案数 / 立案总数)×100%
这些指标帮助保险公司监控理赔流程的各个环节,如案件处理效率(如报案立案率、限时立案率)、赔付准确性(如初次估损偏差率)、以及准备金充足性(如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发展偏差率)。通过这些数据,保险公司可以优化内部管理,确保业务的稳定运营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发展偏差率** = (期初未决赔案变化量 / 期初未决赔款准备金)×100%
**案件重开率** = (重开案件数 / 立案总数)×100%,反映结案流程的正常性。
这些数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它们提供了对业务运营状况的深入洞察,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减少潜在风险,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令〔2004〕13号)及《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保监发〔2010〕69号),制定《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该《规范》于2012年3月1日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保监发〔2012〕19号印发。《规范》分总则、准备金基础数据内部控制、准备金评估内部控制、准备金核算内部控制、附则5章59条,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