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侍蛊王、蓄蛊奴、招蛊财:《云南虫谷》背后真实的“中国巫蛊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5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4:04

巫蛊自古盛行,尤其在云南,家家户户养蛊,每晚蛊虫放飞,火光如电,引人畏惧。《云南虫谷》中对蛊的描绘虽是艺术加工,但真实反映了此风俗。

巫术两大基本原理为“接触律”与“相似律”,相似律认为相似事物间存在因果联系,接触律则认为与人相关的物体能带灵魂,即使离开也能保持联系。大部分巫术源于此。

“蛊”可能是东方独有的巫术,弗雷泽在《金枝》中提到的三大巫术——交感巫术、模仿巫术及反抗巫术,都很难解释利用蛊虫控制人体与思想的原理,暗示“蛊”是中国特色。

蛊形态多样,不仅限于虫,也包括动物、植物乃至无生命物体。从古代至今,蛊术形式不断变化,从麻醉性、食人兽到虫、食疗解蛊、道巫术、驱傩、传播狂犬病、嫁金蚕之蛊、挑生蛊等,体现了其复杂性和广泛性。

在历史中,巫蛊不仅在民间盛行,皇室也热衷于此。汉代与匈奴交往导致胡巫传播巫蛊文化,酿成“巫蛊之乱”。隋炀帝玩蛊,受家族传统影响。蛊术背后的秘密在于,使用蛊者致人死,死者家财归放蛊者所有,死者成为养蛊者的奴隶,为他们服务,养蛊者因此发家。

放蛊背后是人的情感纠葛,常与爱恨情仇相关。新欢旧爱得失之际,蛊术被用作争夺或报复的工具。

综上,蛊术从古至今,形态多样,形式复杂,背后涉及情感、利益与权力的斗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