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2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9:03
作用是能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已深深陶醉在这花香中,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本来花是香的,用嗅觉才能感受到。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出自:《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扩展资料
“花”是视觉,作者把它移植到味觉,说是“带着甜味”。看着春华想到秋实——满树的“桃儿、杏儿、梨儿”,着实让人过足了喜获水果丰收之瘾。
这样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绘的视野,更从另一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用的“拟人”修辞格。一个“闹”字。将蜜蜂人格化,非常贴切。这样的描写既表现出声响。隐含着一片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比喻”的连用及“比喻”、“拟人”修辞格的套用。草丛里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非常生动。正是这些小野花,与别的花儿一起组成春花大家族,将春天大地装扮得分外靓丽妖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8:59
仿佛体现了作者如痴如醉的感受(^_^)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8:59
绝妙的春花图,整段节奏为轻快型。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的写法,道出了春天蓬勃发展的力量,抓住拟人的双方加以强调,用轻快型节奏最合适不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间不停顿,读出花儿闹春的气氛来。“满是”“闹”“飞来飞去”,是联想到的图景,应把声音拉出去,把握住声音的虚实结合。最后又写春虫,把花香具体化,形象化了。野花的描写,“像眼睛,像星星”,中间不停顿,突出了杂、多,更是万紫千红。野花本事静止的,作者化静为动,平添几分情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9:02
“仿佛”即“好像”是比喻修辞的标志。
花香中本来就有淡淡的甜香味,果树花开的时候你可以自己去感受一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9:06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的意思是:好像,似乎。
“仿佛”在这里是指作者的一种想象,能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已经沉醉在这花香中。
出处: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伺候长期被中国语文教材选用。《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句中的“仿佛”不能删去。“仿佛”是好像,似乎的意思,“闭着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的意思是说花里的甜味儿就好像让我看到了树上已经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仿佛”在这里是指作者的一种想象,能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已深深陶醉在这花香中。如去掉“仿佛”则不能如此传神的表达花香的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