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当事人双方出现民事纠纷一般开庭几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2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5:40

当事人双方出现民事纠纷一般开庭两次,但是仅限于一审开庭时出现了中止的情况。我国法律对于民事案件开庭次数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可以对需要的审理案件可以开庭多次,法律只对审限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对案件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指的是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人民经过二审猴做出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一、当事人双方出现民事纠纷一般开庭几次

当事人双方出现民事纠纷一般开庭为两次,但仅限于一审出现应当中止审理的情形。法律对民事诉讼案件开几次庭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只要案件审理需要,可以开庭数次,法律只对审限有规定。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也就是对于同一案件,通常经由一审和二审就终局了。如果二审发回重审,则一审重新作出判决,不服第二次一审判决的,还有权上诉,二审不能再发回重审,必须作出判决,对二审判决不服的,不能上诉,可以直接申请上一级再审,或通过申请与二审同级的提起民事抗诉再审,就是申诉,上级要组织召开听证会决定是否受理申诉。综上,由于每个民事诉讼案件情况各异,一般情况是一个案件是一次开庭结案。关于开庭次数审理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处理。

二、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的区别有哪些

1、争议主体不同

行政争议的主体之中,一般情况下,必有一方是行政机关,起码也应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这种争议通常不可能在平等主体之间产生。而民事争议无此特殊要求。同时,绝大多数行政争议,作为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比相对人年于更为优越的地位。他们之间存在一种经”命令——服从”为基本特征的不平等关系。民事争议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即使是权利方,也不能以强制力为依托对对方当事人直接发号施令。

2、争议起因不同

行政争议由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民事争议由民事法律行为所引起。进一步说,行政行为可以引发民事争议,民事行为不可能引发行政争议。

3、解决争议的手段不同

行政争议,有相当一部分由行政机关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裁判等行政司法途径解决,人民的行政诉讼程序,只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条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民事争议,经协商不能解决的,一概诉诸,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

三、解决民事纠纷有几条途径

(一)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他们对争议的事项享有充分的处分权能。是否行使处分权能、何时行使处分权能以及以何种方式行使处分权能概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二)调解。纠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习惯、道德、法律等规范),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摆事实明道理,促成纠纷主体相互谅解、妥协,从而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合意。

(三)仲裁。所谓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法对民事纠纷居中审理并制作一定法律文书平息冲突的方法。仲裁属民间性质。仲裁的基础是当事人的合意。也就是说,提交仲裁必须以双方当事人同意为前提,否则,仲裁程序不能启动。在通常情形下,仲裁庭成员也由当事人选任。仲裁的最大特点是快速、简便。随着国家法制的日益健全,仲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四)诉讼。民事诉讼即老百姓所讲的“打民事官司”。相对于人民调解、当事人自我平息、单位(或部门、社区)处理和仲裁机制而言,民事诉讼是典型的公力救济形式。这种公力救济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强制性。民事诉讼还是国家处理民事纠纷的最有效也是最后的手段。因此,国家往往要对诉讼的主体、程序、制度等做出严格的规定。

所以说,当事人双方出现民事纠纷一般开庭为两次,但是仅限于一审时出现中止的情况下。除此之外法律对案件的开庭次数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民事纠纷与经济纠纷的不同首先从二者的争议主体不同作为开始,直到二者解决争议的手段不同作为结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