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第一个发《Nature》的中国人,到底有多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5 09:3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4分钟前

早在140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国科学家就在《Nature》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考证律吕说》。Nature杂志由英国Nature Publishing Group于1869年创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这篇《考证律吕说》登载于《格致汇编》1878年第7卷,后由《格致汇编》的主编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译为英文在Nature发表,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Nature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考证律吕说》纠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引起了国际巨大的反响,nature编辑评价道:"这非常出奇",也是这篇文章,使得Nature创办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文章的作者徐寿,被称为晚清科技总设计师,启蒙了整个中国近代科学,还有“天下第一巧匠”之称。

徐寿(1818—1884)

徐寿除了是第一个发《Nature》的中国人,还有许多与清朝格格不入的“第一”。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轮船、第一艘军舰、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第一场科学讲座、第一本科技期刊、第一批化学翻译本......

徐寿,号雪村,181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没落的地主家。他自幼聪颖,饱读诗书,对古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在旧式的“童子举”中,他竟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不久后,母亲的去世,也让他更加痛觉学习八股文的无用。在这之后,他便毅然放弃了“应试教育”和科举当官的打算,开始通往“经世致用”之学——科学。

他涉猎的科技范围极广,律吕(音乐)、几何、重学(力学)、矿产、汽机、医学、光学、电学,就没有一样是他不喜欢的。徐寿求知若渴地翻遍历代的科技典籍和西方科技著作,推崇“究察物理,推考格致”的求实精神。为了求实,他曾自制过指南针、炮用象限仪、甚至是结构极其复杂的自鸣钟。他还研究制造出好几种古代乐器,而这几种古代乐器也带领着徐寿通往了更宽广的科学之路。

徐寿与华蘅芳成为忘年之交,一起到处寻找“科技发烧友”,只要弄到一本科学书就互相传抄,学习新知识和互相交流。他们得到了《博物新编》一书,心情异常欣喜。得到这本书后,徐寿便立刻开始验证书中一些科学理论和实验。他的动手能力极强,许多实验要用到的器材、工具,都是从他那双巧手得来的。在那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民智不开的清朝,徐寿的“奇技淫巧”完全是异类,更是引来不少关注。

徐寿等人的事迹也传到洋务派曾国藩耳中。当时正为洋务运动发愁的曾国藩,马上就把徐寿等人聘到安庆机械所。徐寿等人在安庆内军械所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自制轮船”。依据“国情”来看,自制轮船谈何容易啊!但是徐寿还是表现得信心十足。他设计的近代第一艘军舰“惠吉号”诞生,之后“操江号”,“驭远号”等军舰也陆续有来,为我们近代海军军事工业打下坚实基础。徐寿还担任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总管,翻译西书,使西方近代化学中的各个分支,无机、有机、定性、定量、物化以及实验方法和仪器等都完整引入我国,翻译的书籍还成了我国第一批化学教材。徐寿更是首创了化学元素汉译名的原则,我们现在必背的元素周期表,也大部分都出自于他的翻译。为了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徐寿和傅兰雅等人于1875年,在上海创建格致书院,这也是中国第一所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校。然而,十多年后,徐寿的儿子徐建寅在一次无烟火药中,意外被炸死。徐寿和徐建寅一生都致力于先进科学的引进与传播,不求功成名就,更不求达官厚禄,他们的贡献在科学史上微不足道,但在封闭和黑暗的清朝,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无尽的光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