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11:48
文化、观念、经济、需求、心理以及传统理念发生了变化。
以往春节所强调的大团圆、大吃大喝、放烟花爆竹、逛庙会以及联欢晚会都十分突出地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特征,而新一代年轻人所追逐的文化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甚至成为了一种累赘。
年轻人“团圆”的意识已经不太强了,人情世故也变淡了,饮食的喜好也改变了,“春晚”可以说对他们毫无吸引力,娱乐的方式转向了网络社交、游戏、逛街、看电影。总之,原来的“年味”都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11:49
冬日里原本略显萧条的街道,随着小年的到来,都开始张灯结彩,添红点绿。
小年时间,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
在这一日,民俗有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吃饺子等,年味渐浓,喜气渐长。大家都忙着迎大年,待团圆。
小年,是除夕到来之前,所演奏的欢乐序曲。也是一年到头来,又一段光阴终结的尾声。
过完一冬又一春,人间最美是团圆。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仍有很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无法回家过年。而每个无法归家的游子心底,都有一把尺子。
疫情阻断了归家的路程,却无法阻隔念家的牵挂。
这牵挂,可漂洋过海,可穿山越岭,可漫过人海,一直马不停蹄地,直到抵达思念的故里,然后撞进亲人的怀抱。
民间俗话常说:小年过了就是年。
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许多人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不兴奋了,挨家挨户拜年逐渐被手机信息拜年取代了,记忆中浓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
以前的年味VS现在的年味
在很多人儿时的记忆中,最期盼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穿新衣,放鞭炮,走亲戚……最重要的是可以领到压岁钱。
而现在,过年,仿佛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不得不应付的形式化的东西,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讨论抢了多少红包,哪个福没扫出来
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了?
对于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有人说,为了预防安全隐患,很多地区都不能放鞭炮了,没有了锣鼓喧天的热闹,就没有了过年的仪式感。
也有人说,工作一年太辛苦了,春节假期只有七天,就想休息,不愿意再走街串门的拜访亲朋好友了,年味也就越来越淡了。
还有人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食物,现在天天都在吃,都腻了,现在过年大家都是聚在一起拿着手机各种玩,沟通很少。
而关于“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了”这个问题,最扎心的答案莫过于:因为我们长大了。
林林总总,那些儿时的小确幸,也确实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曾经心心念的压岁钱变成了微信转账;
忙活一天的大桌子年夜饭变成了饭店流水席;
全家团聚的年三十,也转变成了外出旅游。
社交平台上都在讨论如何应对*婚、如何跟亲戚巧妙周旋,如何在同学聚会不动声色赢得胜利。
原本充满幸福感的“过年”两个字,被具象成了拥挤的春运、千篇一律的段子、网络热点。
但仔细想想,所有风俗,所有旧习惯,所有你念念不忘的小细节,不过就是追求仪式感。
而那些大家在讨论的年味,其实一直都在那里,它只是换了样子。
回家之前打给爸妈的那通电话,挤几小时动车回到离开一年的家乡,回到家跟爸爸推杯换盏、跟妈妈唠唠家常。
一起看部最新的电影,跟老朋友、老同学在视频里相互拜年、见面吃饭,这些都是这个年代里崭新的年味。
所谓“近乡情更怯”,忙碌了一年回到家中,还有什么比和家人团聚更幸福的事情呢?
其实年味一直都没有变淡,有家就有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11:49
因为现在的人们已经长大了,不是以前那样的小孩子渐渐的都有了烦恼所以说当年的无知也是消失了,烦恼也在渐渐的增加所以说导致了一些人不想再加过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11:50
第一个原因是很多农村人都在城市落户,城市的年味一直很淡。第2个原因是现在生活好了,不是只有过年才大鱼大肉。第三个原因是现在的娱乐方式和通讯工具多,不必登门也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