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当前我国种业形势如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5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0:04

1.农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产业,种业则是基础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业市场经历了从垄断经营到放开搞活市场竞争的转变。其间,国内种业和市场不断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涉及农业科研*、企业和新品种市场准入制度等多个方面。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切实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振兴国内种子产业,对种子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2.长期以来,在*主导下我国的种业*形成了大田作物品种选育以科研机构为主,种子生产经营以国有种子公司为主渠道,各级乡镇推广机构为分销网络,瓜果、蔬菜、花卉等种子科研、生产、经营以科研机构、种子公司、私人种子公司、外国种子公司为主的格局。
我国育种机构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在我国承担育种任务的主要是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种子企业的育种能力很低,绝大多数的公司几乎没有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种子企业只是把种子购进,充当销售的“中间商”。育种科研单位和育种者个人对培育的新品种的知识产权自身保护能力较差,再加上科研经费有限,致使许多优良品种遭受侵权,以至于形成了育种的不如卖种的、搞科研的不如搞经营的怪现象,大大挫伤了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的种业快速发展。
3.种子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从市场容量来看,我国商品种子国内市场销售额大约在200~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常年种子使用量在125亿公斤左右;种子商品率为30%左右,约为发达国家的10%~20%.总的来说,种子市场容量较大,但是种子的商品率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4.行业过于分散,缺乏竞争力我国种子经营机构数量多,行业过于分散,集中程度差,仅国有种子公司就有27000多家,其他类型的种子公司就更多了。经营机构数量虽多,但是大多数经营规模狭小,经济效益低,缺乏竞争力。
5.观念落后,宏观*不力,市场化程度低我国的种子企业绝大多数是国有种子公司,长期在国家计划经济*下生存,基本上都是封闭的经营,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观念落后,机制僵化,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0:04

中国种子行业主要公司:隆平高科(000998.SZ)、登海种业(002041.SZ)、丰乐种业(000713.SZ)、万向德农(300462.SZ)、荃银高科(300087.SZ)、苏垦农发(601952.SH)等

本文核心数据:种子品种登记/审定办法、审定数量、登记数量、发展趋势

我国对农作物种子实施品种登记或审定

我国对农作物种子实施品种登记或审定:2014年1月,《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简称《办法》)开始施行,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的审定适用于该《办法》。《办法》规定,申请审定的品种需具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已审定通过或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的其他品种)有明显区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等条件。2017年5月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简称《办法》)开始施行,《办法》公布了第一批29种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包括马铃薯、甘薯、谷子、高粱、大麦(青稞)等29种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办法》规定,申请登记的品种需具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等条件。

种子审定数量呈上升趋势

2014年起,农业部拓宽品种审定试验渠道,2014年和2016年国家先后开通绿色通道试验和联合体试验,过审品种数量大幅增长,但存在真正的优良品种不多,品种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问题。

根据农技推广中心数据,2010-2020年,中国种子审定数量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400种上升至2020年的5536种。

审定品种类型主要集中于玉米种子、水稻种子与小麦种子

从类型上来看,2010-2020年,审定品种类型主要集中于玉米种子、水稻种子与小麦种子,2020年,三者占比分别达51.1%,34.6%以及6.7%。

登记数量较多的品种依次为蔬菜、油料作物与粮食作物

从非主要农作物登记数量上来看,截至2020年,我国登记品种数量达到22099个,其中,企业选育登记品种占57.6%。从各类作物登记数量上来看,根据生物技术育种公布的截至2020年8月数据,登记数量较多的品种依次为蔬菜、油料作物与粮食作物,截至2020年8月,登记品种数量依次为14180个、3816个与1821个,占比分别约为69%、19%与9%。

注:图表中为截至2020年8月数据。

预计育种创新成为发展重点

2021年7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国家级玉米、稻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新标准提升了玉米、稻品种的审定门槛;预计2022年起玉米、稻的审定品种数量将有所下降,同时模仿育种现象将有所减少,育种创新将成为发展重点。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种子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0:05

洋品牌蜂拥而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