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纽大本科,放弃哈佛卡梅等一众名校的“人间清醒”

2024-12-12 来源:花图问答

孙欣恬 | Annie

一只梨优秀学员

拿到offer: 哈佛大学 LDIT

CMU 卡梅 MIIPS和ETC,

Upenn 宾大 IPD,Umich MSI,

纽约大学本科 主修经济学 辅修商业娱乐 媒体与科技

非常幸运的是,欣恬在申请季收到的第一个惊喜,是来自万众瞩目的哈佛大学。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哈佛是毫无争议的offer选择,足够闪亮的名校光环让人难以拒绝。

但最后,欣恬并没有和大众一样,而是另辟蹊径,放弃了选择哈佛。

“拿到哈佛offer的那一刻,我确实是如释重负的,但后续CMU、Umich以及宾大的offer接踵而至,让我开始一步步认清,我想选择的究竟是什么。”

回顾欣恬的申请历程,从原先的纽大经济学本科,横跨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游戏设计、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还一举拿到了哈佛、宾大、CMU等一众名校,不可谓不丰富精彩。

今天,和梨一起跟随梨学员欣恬,看她如何在卷到飞起的申请季,一路横跨多个专业领域,成为名校offer“收割机”的励志故事♥

01

纽大跨专业申请

“从不给自己设限”

欣恬在纽大就读的是Art&Science(文理学院)下的通识教育项目LS(Liberal Studies),在第一年里,不细分专业方向,并可以选择在英国伦敦、意大利佛罗伦萨、法国巴黎以及美国四个校区之一就读。

“第一年我选择了意大利的Florence校区,那里人文气息很浓,还有很多机会去美术馆、博物馆陶冶情操,对于向往文学艺术的小伙伴十分友好。”

但后面出于自我提升方面的考虑,加之未来的就业选择,欣恬还是以Economics(经济学)为主修方向,辅修商业娱乐和媒体科技。

“我本身的思维是相对发散且感性的,经济学这样的实用类课程可以帮我补足短板,让我更能脱离外表美观度,落实到数据以及用户需求方面。”

期间,欣恬选择了专业对口的普华永道(PwC)进行实习,但时刻紧绷繁忙的节奏,以及略显枯燥乏味的工作,让欣恬萌生了跨专业的想法。

“因为我本身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加上修经济学时也会对用户研究有一定了解,转型设计领域成为了我下一步申请研究生的目标与方向。”

欣恬的课余绘画

跨专业选择的松弛感

回顾自己在纽大的求学经历,欣恬坦然说道,除了硬技能的提升和英语的流利,自己收获最大的,则是自由的松弛感

“美本的环境氛围能够让人更随心和放松地去选择,远离焦虑和内卷,正视内心的真正需求。”

在申请研究生的择校期间,欣恬大致给自己敲定了三个领域的项目:

“CMU的ETC,因为我本身对游戏很感兴趣,加上本科时候也有上过游戏方面的课,起初我是把这个作为我心中No.1的offer。”

“哈佛的LDIT,受到本科学姐的影响,对于教育领域的研究项目很感兴趣,我个人也有心致力于推进教育事业的公平化。”

“传统的产品设计以及HCI交互领域,也是我的选择之一。考虑到就业市场以及个人规划,像是CMU的MIIPS、宾大的IPD,都列入了我的申请范围,最后也都成功拿到了offer。”

跨专业,也可以变得顺其自然

对比大多数人跨专业申请的焦虑和压力,欣恬的心态显得放松了许多,甚至,她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跨专业的“门外汉”。

我不会因为跨专业而给自己设置隐形门槛,去束缚我的院校申请。我相信之前上的课,受到的教育,都有它的作用和价值,为我的申请锦上添花。”

欣恬在Florence 校区的上课日常

“在写文书的时候,相比于本科申请,我会更自然地把之前的学习经历串联起来,用storytelling的方式对标所申请的专业,将自己的研究热情与思考展现给招生官。”

当然,欣恬也补充道,跨专业伴随的硬技能学习和软知识的补充,是不可或缺的,这确实会是一个比较磨人的过程,但也不乏成长的收获。

心态决定一切,不要给自己施加莫须有的压力,以放松的状态去学习去成长,跨专业也可以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02

哈佛卡梅宾大的录取揭秘

“放弃哈佛的人间清醒”

做好前期准备后,欣恬接连申请了涵盖“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游戏设计、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院校项目,也成功拿下了哈佛、宾大、CMU等多所名校offer。

然而,不同名校与项目之间,又有哪些特别考验和录取偏好?又为何几番抉择之下,依然放弃哈佛?

面试+文书的双重考验

在面试ETC时,欣恬感觉到它的形式相对于流程化,对于跨专业考生也会提问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比如“之前的经历和未来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关联”等等。

“当时我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谈到游戏设计领域会面临市场的发行与销售,同时也会涉及用户调研等相似的问题研究。”

“总之,就是尽量把申请的专业和你原先的领域扯上关系,缩小两者的差距,让面试官意识到这些过往经历一样可以在未来的专业学习中起到一定帮助。”

此外,欣恬还提到了在写文书时的“小巧思”。

“在申请ETC的文书里面,我还加了一些自己对游戏方面的思考,虽然我不是游戏设计出身,但凭借我的个人经历和游戏体验,还是可以写出一些insights来充实文书的内容,更贴切于专业本身。”

放弃哈佛的清醒与勇气

和ETC不同的是,作品集并不是申请哈佛LDIT的硬性要求,同时,该项目也不要求面试

“在不强制作品集的情况下,文书和简历的评定就会占更多,同时还需要写一份额外的essay,目的是希望申请者能够阐述清楚自己的学习规划,以及对于edtech的思考和热情。”欣恬补充道。

哈佛大学学习设计、创新和技术(LDIT)项目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HGSE)推出的一项跨学科专业项目,旨在通过教育技术创新、利用学习科学和开发强大的教学法,获得在教育前沿蓬勃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

LDIT 学生能够从事教育媒体和技术、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工作,为学前至 12 年级学校、学院和大学、工作场所和非正式环境创造新的学习材料和体验。

2023年LDIT毕业生去向

在文书方面,欣恬特地将之前在Florence校区的课程体验延伸到自己对于教育互动化、平民化的见解与思考,也因此成功打动了招生官,顺利拿到offer。

但经过一番慎重考虑,欣恬还是决定放弃了哈佛抛出的橄榄枝。

“最终做出这个决定还是结合未来规划所考虑,虽然哈佛本身的title很大,但项目期只有一年,对于后期的留美工作,帮助不是特别大。”

与此同时,一年制的项目课程也相对理论化,更适合想要继续深造读博的小伙伴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宾大的offer相较于前几个,是最晚到的,但却是欣恬的最终选择。一反看重“综排、名气、实力”的申请常态,欣恬给出了不一样的理由。

“不可否认的是,宾大作为典型大U,在综合性和平衡性上都做的很好。但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它非常注重内部的和谐性,整个申请流程的体验感也是自然与舒适的。”

在常春藤宾大读设计的另一种视角

在申请期间,欣恬做了不少院校调研,了解到宾大不同于其他名校的竞争内卷,而是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助,校友群也会在今后的留美求职提供很大的帮助作用。

“像是我申请的IPD项目,也更能发挥出跨专业的优势。比如,在面试中被问到能带给项目和同学们哪些不同的insights,我就关联到了本科专业的business思维。”欣恬补充道。

宾大IPD|全球Top1商学院联合打造的藤校设计专业

除此之外,欣恬也透露宾大面试中独有的chill感,相较于流程化的面试拷问,宾大的面试更像是双方普通随意的聊天,有来有回,而非申请者的单方面输出。

“其实重点在于面试的氛围上,它的每个问题都有很好的表达与铺垫,不会死板生硬。同时对于面试者的回答也都是有反馈的,甚至会主动介绍院校项目之类的,友好度up!”

成功的Interview原来是“设计”出来的!

当被问到打动面试官的“秘密”,欣恬坦然道,相对于炫技和自夸,真诚反而是最好的必杀技。

“虽然是跨专业,但硬技能这些都是可以学的,唯独对设计的态度是独一无二的。我可以保留对设计的热情与真诚,更好地融入今后的项目学习之中。”

春日 | 欣恬的随拍之一

03

新手小白也能跨界交互

“大胆展示 细心准备”

跨专业申请名校看似“易如反掌”的背后,实则是更多的精心准备与蜕变努力。

“我是在申研之前就来到了梨,在做作品集期间,经验丰富的梨导师们给了我很多意见,也看到很多我看不到的问题,更好地帮助我完成跨专业的蜕变。”

新手小白的跨界交互

在来到梨之前,欣恬对于交互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也是在梨这里,她有了更多接触交互的机会。

“对于新手小白,梨安排了很多小课程来教学UI/UX设计的入门基础,内容涵盖前期调研、研究方法、用户流程图等,总之会带你过一遍整个设计的流程,上手也会更快一些。”

Fuzzy Huggy | 欣恬交互作品

“Fuzzy Huggy 是我在梨做的一个UI/UX作品,用于针对儿童情绪教育,最终的主要产出是一个APP,同时分为儿童端和父母端,以更好地维系亲子感情与互动。”

作品动图展示

“在设计过程中,我总会有些过于飘渺的想法,也容易陷入意识流。但好在有梨导师的及时纠正,很有耐心地一步步指导,让作品变得充实起来。”

跨专业申请实用Tips

回顾整个申请过程,欣恬也分阶段总结出一些实用Tips,分享给越来越多想要跨界交互却无从下手的宝子们?‍♀️(快拿出小本本来记好~

#申请前期,建议先做好院校调研,重点是到官网上深扒项目,挖出描述中的“核心词汇”(即反复出现/同义词),对标自身特点,结合个人经历逐步靠拢。

同时也可以在官网上找到毕业生作品,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来摸清项目需求,从而在作品集中做到有的放矢地展现。

#申请中期,建议在准备文书时,不要过于拘泥于模板与套路,拒绝千篇一律,而是学会讲好自己的故事,比如自己对设计的热爱与思考,以及在今后的学习规划等等。

哈佛大学|开挂藤校少女的“自我研究方法论”

#申请后期,到了最后的面试或是等待录取阶段,最最重要的就是,心态放平,放松做自己

“需要承认的是,跨专业本身就是有gap存在,所以不要过于纠结和在意,及时补充短板,并大胆展示自己,尽人事听天命。”

夏日彩虹 | 欣恬的随拍之二

抓大放小的佛系规划

一直以来,欣恬都抱着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申请升学以及未来的求职规划。

“因为考虑到未来留美工作,所以我计划做出更多实际、落地的项目来充实简历,同时也希望能借助读研的机会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UI/UX相关的理论知识。

与此同时,欣恬对于自己的就业选择也处于“抓大放小”的佛系态度。

“我很确定的是,我不想之后的职业被框定和局限,但整体上还是会选择和设计相关,只不过在细分领域上,希望能多一些选择和机会。”

04

跨界交互就找梨

“专注交互顶校申请”

早在大三下学期,欣恬就抱着跨专业申请交互设计的想法,来到了一只梨。

“梨在注重综合性的同时,垂直领域做的也很专精,尤其在交互申请方面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导师和优秀案例。”

在欣恬看来,梨就像她申请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无论在提升技能方面的工作坊、作品集review还是申请期的选校指导、面试准备等等,都令人受益匪浅。

同时,这份帮助也会延续下去,未来的欣恬将饮水思源,把更多经验与建议分享给梨伙伴们。

设计的路注定越走越远,路上的人也会交替不断。

在一只梨,导师和同学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大家都玩在一起。所有人亦师亦友,相互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各取所长。导师也依据学生个人特色、未来发展方向,量身制定作品集方案规划,从而培养适应未来趋势的设计师。

| End |

撰稿/编辑 | Shiny

图片 | 欣恬、一只梨/网络

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设计师本人和所服务企业所有,

未经允许转载挪用,虽远必?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