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年轻人不再“狂卷学历”

2024-11-27 来源:花图问答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比今年减少50万人,比2023年则减少86万人。跌幅之大,引发普遍关注。

近20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快速增长。2005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100万;2017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从100万人到200万人用了12年时间;然后,仅仅在2年之后的2019年,考研人数就从200万到了290万;2023年,考研人数达到峰值474万。

考研人数的快速上涨,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学历竞争加剧,不少工作岗位要求求职者具有研究生学历。很多考生则把读研作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手段。这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千万大关,就业形势严峻,一些考生将考研作为延缓就业的一种策略。

但在2023年报考人数达到峰值之后,连续两年下降,减少了近100万人。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一者,考研越来越卷,显而易见地越来越难了。虽然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扩大,但报考人数增加幅度远超过录取规模的上涨。以2023年为例,考研报录比仅24.23%,这意味着474万考生中,有300多万人落榜。2014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虽然只有62万,不及2023年的一半,但录取率达到了36%。2024年报考人数虽然少了36万,可是研考国家线和各高校的复试线却“不降反涨”。

二者,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研究生学历能带来的就业优势或许并不明显,与其继续深造,不如先努力实现就业。即便是研究生毕业,也同样要面对就业难题。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并不一定能换来高价值的回报。而且,随着教育体系不断开放,终身学习体系更加完善。比如,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肯定,工作后再来提升学历的障碍更小了。这也让一些对学历有执念的考生在选择先考研还是先就业时,多一种选择机会。

第三则是研究生招生结构的变化:专硕招生比例持续上升。教育部数据显示,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将约占硕士招生总规模的2/3。相比于学硕,专硕学费较高,一些高校的专硕专业学费甚至高达十多万元。这也是一个影响考生选择的非常现实的原因。综合各种因素,考研的性价比、回报率都在降低,这是考研热退潮的主要原因。

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然而考公人数还在持续增长。今年国考总报名人数超340万,再创历史新高,平均竞争比达86:1。有人说,这意味着学历败给了“铁饭碗”。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但对当下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学历提升与稳定的工作面前,更优先级的选项大概率会是稳定的工作。另外,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也由2012年的 22.9 万人次跃升至2023年的 1265万人次,短短11年间就破千万,而且这一增长趋势在2024年依旧持续。这背后所反映也是对稳定就业的追求。对于毕业生来说,考公考编是更现实的出路与选择。

与此同时,今年职业本科高校也迎来了“报考热、招生热、高分热”现象,今年有大批高分学生进入职业本科有媒体对全国51所职业本科院校在各自省份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统计分析后发现,2024年,职业本科院校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为442.76分,高出各省物理类本科最低投档线31.22分;职业本科院校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为425.07分,高出各省历史类本科最低投档线23.93分。其中,以“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院校为基础,升格为职业本科的院校表现更佳,与各省本科最低投档线的分值差达50分之多。一些可以上普通高校甚至是可以上名校的考生,选择到职业本科去学技能,走技能成长之路,看重的当然也是技能所带来的就业确定性、安全感。

无数个体的选择汇聚成一组组生动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窥见当下年轻人在学习、就业等重大选择中,更加理性、务实的趋势。考研热降温,并不会影响高校选拔优质生源,反而可能更有利于筛选以学术为志业的学生,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年轻人不再在卷学历的路上狂奔,或许也有利于扭转本科教育沦为“研究生预科”的趋势,有助于本科教育回归其本质。当然,在考研降温,考公、考编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提振经济形势、改善就业环境,让年轻人可以更勇敢地拥抱市场,能够少一些顾虑地随心闯荡,是一个更重要的命题。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来源:经济观察报)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