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霸厕纸”上热搜!这些年家长们踩过的“坑”

2024-11-22 来源:花图问答

中国宁波网记者 万建刚 李臻 樊莹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鸡娃”的家长们总会尝试各种教育产品,通过各种手段激励。

不久前,“学霸厕纸”这个产品又冲热搜,在网上引发热议。

学霸厕纸。

“学霸厕纸”、知识学习卡片销售火爆

所谓“学霸厕纸”,是一种印满古诗词、数学公式、英语单词等知识点的卷纸,主打“碎片化学习”“知识无处不在”的理念。

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以“学霸厕纸”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有百余家店铺在销售此类产品,月销量在数千至数万之间不等,部分高人气商铺的单款产品销量甚至突破10万卷。

除了“学霸厕纸”,还有五花八门的知识学习卡片也很火爆,例如,“初中知识点全掌握卡片”“高考必备考点速记卡”等商品。这类产品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核心知识点,以小巧、便携的形式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学生。

相比“学霸厕纸”,学习卡片因为更“正经”,被家长们视为更“实用”的教育投资。尤其在考试季,这些学习卡片成为家长“鸡娃”的新选择。

虽然销售火爆,但无论是“学霸厕纸”,还是学习卡片,其实际效用也备受质疑。

吕女士在女儿高三时购买了一大箱英语单词厕纸,希望女儿能“争分夺秒”学习,买了后女儿不屑一用,厕纸沦为“积灰产品”。更有购买者反馈称,卡片虽然内容丰富,但多处存在着错别字,并且由于印刷问题,很多卡片都有刺鼻气味,纸张相当劣质。

“挺后悔的”

胡先生的儿子今年五年级,他和记者分享了他踩过的“”。

“三年级的时候,儿子开始要写作了,想着要帮他打好基础,灵活运用成语,我就在网上买了一套儿童成语接龙扑克牌。”胡先生表示,从店铺描述看到,成语接龙卡片可以大人和小孩子一起边玩边学,在不经意间帮孩子积累几百个成语。此外,卡片有拼音标注,不用担心遇不认识的文字。每张卡片上都描述该成语的含义,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单的时候觉得花20元钱买这个超划算。但买回来后却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胡先生说,首先感觉印刷比较粗糙,同时有刺鼻的味道。

“想着单价便宜,再加上是密封的印刷品,孩子妈妈说晾一下可能就会好。”晾晒几天后,全家人在期待中开始了这场游戏。

“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字太小了,很多拼音孩子看不清楚。其次,有些是有明显错误的。”胡先生表示,最不爽的是,整个卡片有300多张,三个人手中根本捏不下,但如果不是所有卡片全部参与,就会存在接龙接不下去的状况,体验感明显不好。

“玩了一次后就被遗弃在书柜里了,没有启动过第二次,就当交了智商税。”胡先生表示,商家就是吃准了客户觉得钱不多、不会退钱这个心理。

林妈妈的儿子今年也是五年级,她也吐槽了自己的愚蠢行为,“挺后悔的”。

原来,林妈妈听说从小练习数独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于是她就买了数独厕纸,打算每天早晚接送儿子的时候让她在车上练练手,可事实上,12卷厕纸,连一卷也没用几张。“每次打扫卫生的时候,总被老公吐槽,在角落积灰。”

给孩子报班,结果家长练出一身技艺

“买买买”的家长有吐槽,那些“报报报”的家长也有类似的感触。

“如果换作是小时候的我,有这么好的条件,有这么多的资源,简直高兴得要飞起来。可我的孩子就是不买账,这个不想学,那个不想练。”聊起关于“鸡娃”失败的那些事,陈女士无奈地摇头。

陈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只要是孩子稍微有些感兴趣的东西,她都愿意带他去尝试。于是,从刚开始的学游泳、篮球、钢琴、绘画再到后来的跆拳道、轮滑、书法等,体验课外加正式报班,前后加起来就有10多个。

陈女士还主动提出和孩子一起学习,一来让孩子学习更有动力,二来也是充实自己的生活,“其实,我和他爸爸还是比较民主的,一切取决于孩子的态度。如果他对某样东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深入学习,那么我们就继续报下去。如果学了以后没意思了,那就取消。这么多兴趣课里,想着总有一个是孩子能坚持下去的。”陈女士说。

然而,在陈女士看来很多有意思的兴趣活动,孩子一个都不感兴趣。她说:“有阵子,我跟孩子说‘走,妈妈带你去学游泳’,结果我一个人在泳池里游了半个多小时,孩子死活不肯下水,试了几次都这样只好放弃。还有段时间,我发现他在看绘本的时候,对钢琴的图片好奇,于是报了钢琴课,还花两千多元租了台钢琴回家。结果,孩子因为新鲜感就玩了几天,剩下的时间都是我在弹琴。”

“这个多好玩,你真的不想学吗?”“要不再来试试这个?”每次,陈女士卖力地“吆喝”,甚至亲身示范,最后自己练就不少才艺,钢琴入门了、游泳能游几圈了,书法有进步了。但所有的一切,孩子都不想参与。

“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原本的目的没有达到,倒是陶冶了自己的情操。”陈女士笑着说,可能是成长环境不一样,孩子真正渴望的东西也不一样,家长把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最后事与愿违。

专家说

家长要了解孩子真实需求

这些学习产品的热销现象,充分反映了教育市场的多元化,也折射出家长对教育产品的过度依赖。“鸡娃”家长在为这些学习工具买单时,既表现出对孩子学业的重视,也暴露了理性判断的缺乏。家长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实际教育价值,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神器”效应。

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员心理教研员张越分析,在这些行为的背后,也更多反映出家长的焦虑心理。

从“学霸厕纸”再到“知识学习卡”,越来越多的家长被教育焦虑绑架。张老师进一步介绍:“这些家长并没有看到孩子真实的需求、渴望和兴趣,只是从家长自身的需求、社会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做出的这些行为。”

显示全文